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现代风格

雷火电竞官网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发布日期:2023-12-25 23:01:54 浏览次数:

  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来源于建筑施工的优秀企业,是建筑企业依据国家规范、标准、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及企业本身在建筑生产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运用等方面经验进行施工的具体表现。它是建筑标准化施工技术模式,是现场管理标准化模式,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层是工序样板(过程管理):针对工程管理的过程性及阶段性,实体展示产品各部位的层次。它是建筑企业的不断创优的总结,体现建筑企业的施工与管理的规范性、全面性,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二层是质量样板(结果导向):产品的质量特性的描述困难性,实体展示产品各部位的质量特点和关键点。它是企业诚信的表现,是建筑企业取得开发商信任、让买楼的业主信任等取得社会信任的自我表现和展示。

  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分为:(1)观摩样板。是把施工过程做成模型专供参观。(2)培训样板。是施工企业为培训工人而做的样板。实体样板是施工企业以1∶1的比例做成样板,让购楼者参考质量和造型从而做出选择。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必须引进一线企业的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模式,才能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而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恰恰能够体现这些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是培养施工现场高端技能型管理人才的基地,引进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能将课程教材相关建筑施工工艺做法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构建这样的“立体教材”,使学生直观地接触质量标准做法,建立规范管理意识,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能力。高校教学用“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既是观摩样板又是培训样板。

  通过高校教师下企业,对企业创优活动的调研,提炼企业施工、管理模式的精髓,并引进行业精英到高职院校指导建设“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这不仅把企业现场施工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成为三维立体化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体现,而且改变了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学校的培养模式,即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它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表现。

  (1)“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既要紧密结合施工现场、施工实物,又要利用学生学习理论(标准规范的学习)与实操对接。

  (2)既要体现企业客户敏感点及质量通病防治点:如外墙渗水、厨卫漏水、空鼓开裂、门窗渗水、地坪不平、外墙流挂、涂料开裂、屋面漏水等,又要体现工程实施难点及业态质量关键点:如屋面、外墙、门窗洞口等。

  (1)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细化标准、规范、工法。要总结建筑施工现场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节点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表现方法,建设时要有几种方案。

  (2)每一部位除了体现施工流程外,还要分析每一部位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

  (3)要具备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不同部位体现工种鉴定的学习知识,不断完善技能鉴定方法手段,让学生在学校完成技能证书的鉴定。

  (1)体现建筑企业样板引路的内容。主体结构:模板工程(支模部分)、构造柱、砌筑工程。装饰工程:抹灰工程、不同装饰材料节点的细部做法。建筑安装工程:预埋件及安装样板。从基础部分、主体结构、装修安装等阶段的施工,到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面体现。

  (2)体现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例如木模板、铝模板等。

  (3)体现各部的隐蔽工程,能够显示预埋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层次、搭接。展示建筑的各部位,每一层次。

  (4)体现未来建筑趋势的发展。以未来的“建筑工业化生产”(工厂化生产)替代现在的“建筑劳动密集型生产”。

  第一,“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不仅是三维立体化教材,也是高职院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第二,“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的建设,既要体现教学内容,又要体现未来发展。

  第三,通过“建筑施工工艺样板墙”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走产学研服务社会道路。

  [1]陈雄辉.《建筑施工技术》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立体化系列规划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主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部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是施工员、质检员、建造师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该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学生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等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建筑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突出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系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根据建筑施工真实的施工工艺流程,基于工作过程,主要讲授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工程施工、脚手架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该课程具有理论知识跨度大、施工工艺复杂、知识内容系统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各工程的施工工艺[1]。

  课程改革之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考核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适当考虑出勤和实习报告。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试卷考核内容全部是课程理论知识,学生平时的实习实训成绩仅仅是依靠实习报告作为评定依据。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导致学生只能纸上谈兵,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动手能力欠缺,不符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2-3]。

  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特点和传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笔者对该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次课程考核改革,主要是针对课程考核形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进行改革,采用课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首先课程组制订《课程考试改革指南》,把学习态度(出勤成绩+作业成绩)纳入考核,增加作业和课程实习在学科成绩评定中的权重,降低理论知识考试的比重,课程成绩构成=学习态度(20%)+实习成绩(40%)+期末考试(40%)。该阶段课程实习主要以参观实习为主,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还是依据实习报告,不能反映学生实习过程的表现,结果学生课程考核通过率提高,但学生职业技能掌握不牢,职业素质不高。

  针对第一次课程改革无法反映实习过程核的弊端,课程组进行了第二次课程考核改革,该次考核改革结合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首先课程组编制《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根据施工员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创设6个学习情境,即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工程施工、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抹灰工程施工,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段考核,然后进行累加,得到课程总评成绩。

  课程总评成绩=学习态度(20分)+学习情境1(10分)+学习情境2(10分)+学习情境3(20分)+学习情境4(30分)+学习情境5(10分)。学习态度成绩(20分)包括学生出勤成绩和学生作业成绩。学生出满勤得10分,学生每旷一节课扣1分,直至10分扣完为止;课后作业为10分,该课程课后作业总次数为10次,每次作业按1分计算。每个学习情境设置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分值分配见表1。

  为了更好地突出过程化考核,针对每个学习情境的得分,均制定了评分细则。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为例,成绩评分细则见表2、表3。

  此次课程考核改革的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导演,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同时课程考核抛弃了传统的以期末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模式,采取过程化考核,把理论与实践、结果与过程、技能与素养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突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与课程改革前相比大大提高。

  [1] 李国太,肖启艳.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5-36.

  [2] 郭春燕.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14.

  理工科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特别注重课程实验教学和生产性的实习锻炼,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因而建立课程实验室和生产实习基地,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可靠保证。学科专业实训室是培养符合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是职业、技能教育的需要 理工科高校专业教育认为课程理论学习与课程实验是本科生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有效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科生四年的学习时间,其实是一个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过程。既然是职业教育,需要专业素养、个人谋略、社会责任等知识储备和个人道德修行。同时是技能教育,需要与社会用人单位接轨,具备职业技能熟练操作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支撑。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分析本专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制定适合现代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是大学本科生的职业技术教育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是设计学科发展的需要 以设计工程项目应用为主导,建立应用技术为支撑的学科发展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实现课程体系对专业知识和实训能力的支撑。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所涉及实际设计工程项目内容,精准定位是室内、室外景观设计范畴,围绕以建筑空间规划为母体的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岗位群为重点,以培养既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又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技能岗位培养,探讨学科知识架构、技能宽泛,保持专业知识宽度、深度,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明确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

  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以设计工作室制式为牵引,建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工作室,即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空间为核心的三个实验工作室,建立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材料与施工实训中心、毕业设计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平台,分别对应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实验技能、工程意识、实践技能、工程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无缝隙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实训室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焦点仍放在课程理论创新研究,如何与市场需求联系。聆听市场客户需求进行学科课程建设和课程理论教学创新,找到自身办学特色和创新教育理念,正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第一要务。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改革由原来的单一“专业教育”转向多元化“素质教育”。而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使得设计教育教学注重创新观念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必将达到预期改革目标:

  1)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业务能力,推动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创新、知识结构更新、实践技能熟练,确保课程教学、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同步或超前;

  2)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课程授课前后衔接,同时有利于课程内容与实验室实践环节衔接,提高实验室使用率,促进学生设计创意成果转化,优化教学资源;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性质。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设计工程项目,被公认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既需要扎实掌握学科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很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都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设计工程项目总是在已知的一系列限定条件下加以验证构想(设计)和实施(建造)的。具体说来就是将设计构想转化为生产实物的过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实验教学中,就是帮助学生将设计构想、设计创意一步一步演变为直观的“实物”过程,解决设计过程中各种出现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有助于学生去认识材料与空间造型设计、建筑与环境构成空间艺术、灯光与照明、节能与环保等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建造实验,并且需要去按1:1的实物建实验室,或按1:10的比例制作相应的建筑与环境模型。通过相应的实验来理解空间设计中涉及的概念性设计,受到材料、结构、技术等条件限定,以实施空间设计过程去体验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规律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对工具的使用及对材料认识、运用及加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实验项目覆盖现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达80%,使用人数分布本科教学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完成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则需要激光雕刻机、平面雕刻机、建材施工工具等大型设备及相应的手工制作工具。

  2)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设置、教学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建设四个研究方向实训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建筑与环境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展示空间工作室。各个实训工作室教学目标取向如下。

  ①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方向,如小尺度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广场设计、步行街区设计等,大尺度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城市城镇规划设计等。

  ②建筑与环境设计工作室:中小型单体公共建筑设计、建筑形象造型设计、居住建筑设计(户型设计)、构筑物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

  ④展示空间设计工作室:各类展览展示空间环境设计与安装等,与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专业工作室联合建设。

  笔者所在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四个年级在校人数1000余人,每年毕业生约250人(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60人),四个专业方向都有大量相应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需求。但目前四个专业实训工作室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有限,简单落后,不够完善,并且教学场地缺乏,能与本校其他专业共用共享的实验设备很少,严重制约实训工作室正常教学活动。随着笔者所在艺术学院各专业的发展壮大,人才培养规格提高,对大量补充实验设备、扩大教学空间场地的需求日益迫切,以满足学生实验和教学需要。

  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大实验平台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建设能满足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并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专业学生对实验室及设备的需求,在实验场地与实验设备的购置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根据目前的条件,首先需要购置能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工业设计专业250人左右的纯手工与手工及机械辅助模型制作设备的需求;其次,满足目前每年毕业生毕业设计模型制作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购置计算机辅助自动化综合制作设备,较好地解决学生的毕业设计模型制作问题;最后,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专业的发展,扩容与更新相应的实验设备及产地,最终使实验设备和场地能满足办好、办强几个专业,同时也能够满足其他学院,如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旅游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实验需求,形成一个既能重点服务几个专业,又能较好服务整个学校的实验平台。

  合理配置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教学团队 每一个实训工作室有一名学科带头人领衔负责,配置相应实训室专职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分别负责该工作室的课程教学、课程实验以及社会实践项目设计科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程实验由该团队协商制订,课程授课时数、课程教学计划与进度按学期周数确定。各实训工作室教学团队由一个主管领导统筹兼顾,监督、检查、协调。通过校企合作,学科骨干教师、实训室专职技术人员定期到企业、设计公司进行相关专业的师资培训锻炼,掌握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新材料施工技术等,形成稳定的师资培训机制。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机制,以增强教学手段,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设计技术领域教学和师资水平。

  增加经费投入 目前笔者所在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学校办学投入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学院自筹经费、部分实验工作室创收经费等,但始终是杯水车薪,仍然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设计专业领域广,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更新周期快,购置实验要求的设备、仪器、材料技术参差不齐,增加实验室建设周期的难度。因此,应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安排必要的实验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生教学耗材,教学资料采集,作品展演,教师短期培训或外出参观考察,聘请专家、设计从业人员开展学术讲座或专业,设备维护、修补等,需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实训工作室教学管理 学科带头人与实训工作室专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实训室规范化管理,制定规章制度,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安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时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验课程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全面而系统地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技能评价体系,尽可能增加设计创意性的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实验,增设设计创意到施工技术实验,延长实验教学时间。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讲,在实践环节教学中,突出一个“做”字,让学生在实训中去体会、去深化感性认识,在“做”中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基础实验室让学生在工程制图中手绘、计算机3D、CAD、PS、建筑动画课程学习中紧贴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到专业实验室验证设计的材料技术施工、工程管理等。学生从设计实际出发,体验设计构想到实施建造全过程,从中体验设计综合能力,享受设计带来的快乐。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和设计创意,得到社会认可,更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质量评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设计人才。实训工作室教学产、学、研等效益需要量化,确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验室教学团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成果展示、学生就业创业率、学术委员会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等多方考评,考核评价以年度或应届毕业生毕业为基准,客观、科学地考评各个实训工作室的业绩及教学质量,使实训工作室建设达到预期成果:

  当今社会是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社会,要求高校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是热门的专业,建设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合理配置实验设备,科学高效管理,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平台建设,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与学平台环境,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形成学科发展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1]张杰.实验教学与艺术教育:四川美术学院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4.

  [2]陈燕,江彪.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现状及对策[J].实验与探索,2011(8):

  [3]黄华明,吴傲冰,王萍.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4]陈卫汝.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6(6):35-37.

  [5]蔡彩理,康长河.艺术实验室教学中心建设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0-55.

  [6]潘志琪.试论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方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2-1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也有新的要求。建筑装饰是在主体结构上进行的一系列包装、美化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舒适性。因此,在施工之前要认真分析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对提高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建筑装饰即人们利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各种处理,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舒适性。建筑物的建造都是基于一定的需求,或是满足物质方面的,如居住、办公;或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纪念堂、教堂。同时建筑装饰装修又是以一定的美学原理为依据,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一定的装饰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需要利用各种装饰材料的特点,运用不断更新变化的设计技巧来实现这一项艺术性很强的作品。

  建筑装饰是在主体结构上进行的一系列包装、美化过程,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必须以结构主体为载体才能进行施工。其施工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施工中工序平行、交叉、搭接频繁,交叉施工,造成不安全因素多,必须认真考虑对施工组织的影响及事前的预见性,才能有效地完成。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发展,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同一道工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来达到相同效果。且施工工期短、质量要求标准高。耗工多、造价高。当前装饰工程手工操作多,机械化程度偏低,虽然近几年已采用了一些较先进的机具,但人工劳动强度仍然较大,不安全因素多,生产率不高。随着装饰标准的提高,现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结构、设备安装、装饰的比例已达到了3:3:4,对于高档次装饰工程的造价比例有的已超过了50%。

  要完成一件建筑产品,需要经过劳动者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工人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协作,而任一层次的劳动者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装修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坚持全员控制的原则。

  装修工作是一项多工种交叉作业、多工序衔接的工作,装修工作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装修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装修工程质量控制贯穿装修过程的始终,控制好每一个分项工程和每一道施工工序。

  装修工程开工前,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未经会审,坚决不允许施工,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图纸上存在的错、漏、碰、缺,实行图纸质量连带责任制,以增强会审各方责任心,防止图纸会审流于形式,造成变更、返工,影响工程质量。根据工程的投标文件的承诺、工程的特点编制出监理的实施细则,以确保监理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完整、制度及管理架构健全。建议推行各装修工序的样板引路制度,严格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要求的内容,对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问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审查好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各种专业施工方案,从源头上、从制度上规范样板引路的运作。

  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公司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组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总工办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如果工程单项需要分承包方,则由经营部负责分承包方的联系,由工程部进行工程考察确认,分承包方一旦确定,则由工程部组织项目部针对本工程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每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现场施工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力争做到人员流水作业,降低窝工损耗,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均能全面执行公司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能够由项目部对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

  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条件的客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控制比较麻烦。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经济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经济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作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材料的准备。

  在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顺序、主要项目施工方法、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成本措施、保证工期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部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本公司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供项目人员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以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工人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

  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

  总之,建筑装修装饰施工是一件复杂而细致的工程,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控制是否到位都是影响装修装饰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筑工程装修施工中,不但要严抓技术层面,还要注意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1]杨学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2011,10.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系统工程理论,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的实施进行预先规划、组织、协调、控制,从而实现装饰装修工程在质量保证、工期合理、成本控制、环保达标等目标上达标,实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预期效果。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必须以建筑结构主体为载体才能进行施工。其施工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施工中工序平行、交叉、搭接频繁,交叉施工,造成不安全因素多。同时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风格各不相同,装修材料品种繁多,使建筑装修施工工艺呈多样性,也就是说,同一空间的施工要通过多道工序、多种工艺来完成,而同一道工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来达到相同效果。施工工期短、质量要求标准高。当前装修工程手工操作多,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程度偏低,虽然近几年已采用了一些较先进的机具,但人工劳动强度仍然较大,不安全因素多,生产率不高。

  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作用。工程部作为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控制下,负责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针对项目部每一岗位,工程部都有量化考核标准,每一工程完工后,对项目管理人员按岗位工作标准评定。从而对项目管理人员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在项目施工前期,工程部对各工种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即包括技能也包括文明施工细则的培训,从而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对公司制度贯彻的连续性及准确性。质检部做为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从体制上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总工办做为技术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几个岗位,工程部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职能分配,项目经理做为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部的领导下,组织本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与营业部沟通现场用工及材料用量。提出人员及机具计划,在公司要求工期内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公司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总工办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从而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均能全面执行公司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能够由项目部对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

  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经济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经济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做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的进行材料的准备。

  装饰工程所用施工机具大致可分为手动工具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由公司采购部门供应,采购部门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严格按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要求施工,从每个工序的质量控制入手,组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来组织开展工程质量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控制和监督,确保质量目标的全面实现。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在当今社会质量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建筑装修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最基本的利益,因此我们要有好的施工管理与控制方法,确保工程质量!总之,装修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万无一失,这就要求提前要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只有组织机构建全、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才能实现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的目标。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继业,王仲发.装饰工程质量问题与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王玉兰,钟示生.浅谈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6,32(11):13-14.

  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社会分工的细化,建筑行业的分工也不例外。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管理指挥部作为建筑管理的主流。80年代之后,涌现出大批的包工头,由此,建筑施工开始脱离建筑管理的环节。90年代之后,建筑行业又涌现出了建筑咨询、大材料供应商、建立和专业分包等公司。施工单位的分类也有很多种,像精装修、指定分包、总包、专业分包等。咨询公司的分类也有几大类,像环境咨询评价、交通咨询评价、立项咨询报告、节能咨询等。建筑行业在分工方面越来越专业和详细,资源分配方面也趋于合理。这种逐渐细化的分工带来的是施工水平的专业化。日渐提升的专业水平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流程的标准化。一直以来的干、湿作业、安装设备和铺装地板等施工作业中,施工管理人员通过不断的沟通安排,总结出了适合建筑业的专门“统筹方法”。使作业面的流程、划分之间的交接趋于合理,使生产作业时间成本得到了降低,使建筑行业的整体效能得到了提高;二是提高了科技化水平。操作工序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直到如今实现电子化和信息化,这对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和工艺提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经历了工作人员从正式工人到个体农民工和劳务分包公司的转变,这一转变离不开建筑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动。工作人员不再是过去的个体,而是成为一个组织,这也使得政府对农民工的重视度得以提升,以农民工为保护对象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但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关键还在于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要重点给予农民集体培训,建立健全建筑行业对员工的培训系统。经过规定时间培训后的农民工可以领取由政府部门印发的劳工证,使农民工能够持证上岗。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必须使农民工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使得个人素质等到质的提升,这是从农民工的角度出发。从某种角度讲,这样做也响应了国家减小贫富差距的号召,既能够为建筑工人提供社会地位,也符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旨;另一方面,从建筑行业来讲,整体劳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劳动技能的提高将有利于建筑业可持续、迅速的发展。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科技推动下,当前的工程建设所处的环境、施工技术、规模和结构等都较以前有了极大进步,建筑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建筑管理所涉及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建设项目的管理不仅包括施工阶段的管理,而且还涉及到设计、可行性研究、施工、投标,还有运营、融资等全过程、多方位的经营管理。此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比较常见的模式有设计施工一体化、伙伴和管理总承包等。当前中国的现状是,建筑市场在透明度和竞争性方面还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同时,许多企业缺乏强有力的内部管理和经营系统,没有自身发展意识,缺乏对市场的基本分析能力。当前中国的建筑行业总体水平低下,市场没有秩序,没有高标准的入市条件。建筑行业的总体水平被大部分农民建筑队伍拉下,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切实有效的管理对建筑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高效合理的企业发展规划与组织管理体制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工程项目的层次上,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国际市场,并运用符合自身情况的新管理方法。

  上述分析表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在中国市场极为匮乏。当前,国内许多大学和培训部门都致力于对高素质建筑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但是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对高素质人员的需求。因此,当前中国在项目管理方面缺乏竞争力,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加快建筑管理学科的发展速度势在必行,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强大的学科投入为基础。

  对工程做整体规划是施工前的必备工作。城市发展与个人发展一样,都离不开长远的规划。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一套合格的领导班子关键也在于其是否具有整体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所以必须要强调抓好整体规划,只有将全局规划好了,一些事情也就理顺了。

  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出现在各大城市,但是许多住宅区附近缺乏医院、小学、超市、菜市场等配套设施,这也引得不少居民的抱怨,而这些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否恰好就是对规划是否合理的完整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体系发展是否健康关键就在于城市发展规划考虑是否周全,同时也会对全方位效益形成影响。

  在此我们要重点指出,规划是不断变化的。像节能工艺、建筑工艺和美术工艺等这些先进建筑工艺的引进,如果配合得当的话,就会使整个建筑物的建筑效果得到提升。对一个区域来讲,其是否会成为未来的经济商圈关键在于对其发展形势的估判。像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商场以及地铁等的结合都是对为底蕴的一种体现和继承。再如南京、北京、西安等城市尽管都是古都,可是它们所蕴含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是不一样的。在整体的规划方面,设计者要遵循的首要宗旨,就是要保持城市的文化特色。

  目前,建筑物的理论使用年限方面,主体结构的使用年限与国家规定相符合,而在内外部装修,以及涉及面较广的水电暖方面,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种类繁多的建材的有效期也各不相同,由此造成的问题,例如新建不久的建筑物面临维修改造,使的维修成本大幅上升,资源浪费,并且也造成了使用者负担的增加。建立建筑指导使用年限制度的一个好处在于,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时,便于分清权责利、查清原因,起到事前约束的作用;出现问题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据相关统计,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市现有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总计810余家,从业人员约30000人,年产值达到6亿元,产业利润10%―50%,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00―5000元不等,皖江示范区集中了安徽省70%的环境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皖江示范区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需求量大。 2015年,皖江示范区环境设计人才需求总量约为32300人,到2016年达到35800人; 其二是亟需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皖江示范区最紧缺的设计人才是: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施工工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合肥、芜湖双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市已跻身于“国家园林城市”,环境设计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因此,加大景^、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解决皖江示范区景观相关产业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景观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群(原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创办于2003年,2008年被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综合试点专业。本专业初创伊始即开始推行“引企入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开发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基于项目制作流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实习实训中心等形式,以项目带动教学。2010年开始,本专业根据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探索“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一个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基础教学平台,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学生“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行“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已建设形成初具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本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分布情况及项目承接类型如表1所示。

  学院结合皖江示范区及学院实际情况,考虑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目标定位为“立足芜湖,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以景观、

  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董事会制校企共建的服务实训基地[1],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完善以“建筑景观设计院”、“创新工坊”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承接及参与项目运作等途径拓展社会服务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项目化”教学方式,各实训室导师在教学中以设计院为项目承接平台,以工作室为责任单位,把工作室所承担的真实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环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真实项目、教学指导、企业案例、考核评价等,探索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教学同时,将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职业规划课、创业指导课等基础课程为抓手,透过贯穿三年的职业素养培养[2],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职场思维,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依托“创新工坊”和“设计院”,扎实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3+2+1”阶段递进式教学。其中,建设建筑景观设计院,以企业化的模式运营管理,承接社会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运作。[3]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意愿,选择相应的工作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工作室实战项目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细分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掌握现场勘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岗位核心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力度,打造具有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产学研用开发、师资培训等多功能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的措施如下:

  学院建立与“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生产性、研究性、综合性、集成性、辐射性和带动性。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集专业课程教学、企业项目制作、对外社会培训、原创艺术品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流程化、管理企业化(如表2所示)。

  学院积极探索“校中企”建设,在现有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建设,成立建筑景观设计院,注册法人,探索董事会制管理运营模式,以设计院为平台对外承接社会服务,拓展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业务,在承接社会业务同时对内组织项目化教学,承担实习实训[4],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在整合各工作室及创意工坊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设计院平台的业务绩效。将设计院建设成为集设计、施工、教学、实训为一体的,功能优化、配置合理、省内领先的校内设计院。

  参照建筑景观设计院商业管理模式,下设工艺研发、产品加工、业务处理等部门,重点涉及材料工艺、产品造型、施工工艺、装饰美化、工艺品设计等领域;以两个定制中心为基础,推进产研并进、厂校结合实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包括:视觉传达、动画设计、产品造型等),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产业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5]学生全天候进入创新工坊进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深入学习研究现代装饰材料的定制、新兴施工工艺的实施、城市景观艺术品、公共艺术品的创新研发和加工制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以实训基地(设计院、创意工坊、大师工作室)和“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推行创意工坊教学,开展真实项目驱动的小组训练,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业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推动,引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实训基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与上海蒂嘉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设计研发、施工工艺制作的业务联系与沟通。同时利用该平台本校实训基地产品概念,进而实现网络业务接单,拓展设计院与工坊的项目来源,进一步服务社会。在教学方面,实训学生在一院一坊中完成设计概念、设计图纸、设计咨询、装饰材料造型前期的工作,后期通过该平台自己设计作品,实现了“互联网+设计”的新型谈单模式,预计该网络平台每年可以给实训基地提供50个项目。

  依托建筑景观设计院现有人才,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创新团队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还和企业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争取企业支持与合作,争取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团队中,以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带动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小组,以设计院承接的真实项目为创新训练内容。创新小组承担社会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小组负责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小组通过参与设计院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锻炼团队自身的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教学课程中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搭建由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根据大一至大三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另外,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依托学校创业园、校外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带着设计作品进行创业实践。[6]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以编写的工学结合教材、内部讲义为主要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训相结合,依托MOOC/SPOC建设,加快创建核心课程互动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本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视觉传达、动画设计等相关专业,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以动画、视频、图片、交互课件等多种形式在互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企业合作,结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编写与生产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庭院景观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家居空间设计》、《园林制图与识图》、《项目制作》等教材及内部讲义若干,在工学结合的实训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完成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指导性教材及配套资源。

  总之,通过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重视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基础牢、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设计人才,最终实现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在设计领域的专业水平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0(12):20.

  刘永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11):151.

  吴昊.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6.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 [J].美术教育研究,2010(12):20.

  陈d;黄瑞.高职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5(12):15.

  吴钦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人才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20.

  多层建筑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结构之一,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层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地基基础的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关系到构造物主体安全性、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城市扩建、旧城改造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多层住宅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将关系到业主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系到多层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现代多层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必须以科学的施工控制保障地基稳定性,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多层住宅项目的增加以及施工企业经验的积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基基础施工经验。根据现在多层建筑施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应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针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在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研究与经验总结中发现,施工方式与工艺选择、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稳定性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的施工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主体施工质量。

  根据上文所述,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对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多层建筑工程开工前,企业应针对工程特点、企业技术力量情况、设备情况等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工程地基施工要点与重点。针具多层建筑自然地基情况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此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自然地基情况是多层建筑地基处理方式选择的基础、是地基施工工艺确定的基础。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自然体质情况、周边自然环境等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以此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稳定性奠定基础。在现代城市扩建中,多层建筑所面临的地质情况更为复杂。周边草甸、荒地的软土地质使得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的选择。目前,多采用强夯、开挖换填或管桩等形式进行处理,以此保障主体构造去的稳定,实现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目的。

  施工材料实现现代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施工材料作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基础因素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针对材料控制的重要性,对材料控制体系、流程、职责等进行完善。通过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进场检验等确保施工用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还应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存放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有效保障施工用材料质量。最后通过施工前的最终检验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材料控制与管理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实现以材料控制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质量控制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过程。在现代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汇总,施工企业应科学分析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控制点的控制要求对地基基础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在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点能够对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现场巡检与控制。以现场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的巡检、旁站、工序检验以及签字验收等方式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每一工序施工质量都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实现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

  测量放线工作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基础指引,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重要工作。测量放线工作是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避免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关键。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要以科学的测量为地基基础施工奠定基础,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指明方向,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多层建筑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大测量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投入,以此提高测量的精准性,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人员因素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述所有控制方式与手段都必须通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质量控制人员才能够得以实施。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人员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以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质量责任性的培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人员培训、管理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各项措施得以实施,保障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对保障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所论述的各项控制要点与重点都将直接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在注重上述控制要点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控制要点的调节。对于设计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还要根据防水要求等对地基进行技术处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

  [1]杨阳.多层建筑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建筑工程资讯,2009,11.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学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嘉职院土建专业现有三个专业,分别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工程造价与咨询、施工、监理等工作。施工和监理的工作性质要求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建筑施工技术,而要做好造价工作也需要对施工技术比较清楚,很多造价工程师会主动要求在工地实习一段时间,就是因为对施工技术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没有办法做好造价工作。从此可以看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建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专业课。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如此重要,那么教学者应该怎样教授这门课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施工技术呢?目前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院校,建筑施工技术通常采取传统的板书加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内容不但包括大量的专业名词,还有各种施工工艺,信息量大且抽象难懂。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没有耐心的同学更是干脆放弃。这样的教学方式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对专业的厌倦心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其次,目前市面上的教科书大多互相抄袭,内容陈旧。而施工技术却不断发展,许多老的施工技术已被淘汰,先进的施工技术层出不穷。教科书内容的严重滞后使得学生接触不到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缺乏竞争力。

  面对以上问题,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提出几点构想。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施工技术教科书内容都大同小异,均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结构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高层建筑施工、冬雨期施工、防水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等章节。其中有些章节所涉及到的施工方法还是以前的技术,而现在早已被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所取代。有些以前广泛使用的建材比如粘土砖现在已明令禁止使用,可是教科书没有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更新,导致书中采用了较大篇幅介绍粘土砖施工工艺。像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点到为止。而新工艺新技术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竞争力。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和各种施工工艺,仅是通过叙述,学生往往难以想象,不能理解。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以及施工视频,学生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实物的样子,通过动画及视频可以清楚的观看到整个施工过程,从而轻松地掌握各种施工技术。初次制作课件的老师需要多用心查找合适的图片和视频,或是向学校申请购置一些好的施工录像,也可以自己去到施工工地有针对性地拍摄一些视频。

  除了采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建筑模型。嘉职院已成立建筑模型室,购买了砖墙组砌方式、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全貌、地下室防水处理、脚手架及扣件模型等。上课的时候,将各种各样的实际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的时候,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放视频还是展示建筑模型的时候,老师都要做相应的讲解,同时要注意及时和学生互动。光是站在讲台上讲枯燥的施工流程,学生恐怕都要睡着了。这时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了避免学生开小差,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比如让不肯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作为教授施工课程的教师,还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且当作案例在课堂上讲解,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块知识讲完,可以布置一个角色扮演的任务,让学生课后准备,下节课表演。表演的内容可以是模拟施工方案讨论会议现场,或者是发生事故后的施工现场等等。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施工工艺,就要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当中。每个知识点讲完,应安排学生到适当的工地参观。通常的做法是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各种工地去参观实习,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结构体系和不同的施工工艺,由教师和工程师负责讲解,回答学生的问题。但是目前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的考虑,并不愿意安排学生参观,作为老师只好发动身边的各种关系联系工地,很是辛苦!希望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促进企业主动和学校合作。

  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已广泛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并没有得到体现。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以后的工作,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即把工地上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到课堂上来。他们可以结合工程目前采用的较先进的施工工艺、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的具体问题等进行讲解。这些内容很可能是学生毕业后到施工现场会直接接触的。专题讲座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或是工地上的知识都是由老师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课程实训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完成一个实训任务,学生需要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所有知识点。所以实训任务怎样给出尤为重要。学生的主干课程有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概预算及概预算电算化,在这些课程中都涉及到施工图纸。可以精选一套难度适中的工程图纸,包括建施和结施,做到学生人手一套,在学习以上所列课程的时候,就可以以这套图纸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读图,根据图纸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最后算出工程总造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图纸越来越熟悉,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1] 张长友主编.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 施岚青.新形式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96,(2):28-32.

  [3] 王健,张哲,张伟.《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与实践,2010,12:245-248.

  [4] 寥奇云.高等院校建筑施工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0,33(1):28-29.

  钢结构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具有跨度大、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的特点。在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应该尽可能的节约施工材料和费用、缩短施工工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等,那么,如何合理的处理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呢?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给予了一定的建议。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相比,钢结构比较经济,施工工期短,质量轻,强度较高,且不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在高层建筑中钢结构一般都是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工艺。此外,由于钢结构的质量比较轻,所以能够节约处理地基的费用,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

  钢结构的主要材料是钢,其强度较高,能够支持的结构较大,是实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主要途径。同时,钢材的边角料可以被循环利用,回收运输都十分便利且价值较高。这一过程不仅节约施工单位的成本,还能够保护环境。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没有较大的跨度,通常不超过15m,且钢筋混凝土建成之后很难改变,不易移动。然而,在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内部有充足的空间,可以达到60m,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改建和扩张,同时比较容易移动。

  在钢结构中由于钢的材质和种类的多样性,在焊接时应该要从焊前预处理、焊接工艺和焊后处理这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焊前预处理。将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根据焊接缝的不同形式采用适当的焊接方式和焊接工具,最后根据焊接的环境来选择预热处理工艺;二是焊接艺术。除了选择合适的电流和焊条的型号,还需要注意焊接过程中的有关工艺;三是焊后处理。在焊接完成之后,为了保证焊接处的美观(如:没有凹陷、气孔、咬边、裂纹等现象),应该对焊接处采用超声波来进行检查。

  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施工艺术的组装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构简单、零件较小。这一工艺可以根据简单的图纸在平台上自行组装,配置定位进而实现各组装之间的装配;二是箱型结构。这一施工艺术首先应该以图纸的要求为基础,通过粉线在箱型结构的盖板、腹板的组装面上画出组装线,其次应该以盖板为基准面,按照要求组装腹板和隔板;三是H型钢结构。这一施工工艺首先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做出模型,常以翼缘板作为基准面,其次利用腹板增加水平的推力。

  在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环节中,大部分设计者的方案普遍存在一种片面性,没有从多方面去考虑和衡量方案的价值。这场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费用,进而大大增加施工单位的成本。

  钢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是套图设计,由于这种设计方式不够准确,容易出现漏洞,进而不能够有效的满足投标、采购和施工的有关要求。同时,这种设计方式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漏、错、缺等矛盾现象,进而使钢结构设计不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

  在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施工中常存在由于施工人员不能够很好的、正确的理解设计图纸的真正含义,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同时,施工人员没有对钢结构安装前进行充分的检查,在施工的现场设备和构件摆放比较凌乱等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部件长期暴露在外,经常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会加速部件的老化和生锈,这不仅会影响高层建筑物的美观,还会降低钢材的性能,产生安全隐患。如果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将会造成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

  为了避免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方案时存在普遍的片面性,培养设计者的创新精神,增强设计者的科学意识,提高设计者的业务水平,增强设计工作者的责任心,有关施工单位应该为有关设计人员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同时,要求有关设计工作者对建筑工程的难度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对一些重要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使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钢结构图纸设计中应该严格根据有关的设计规章制度来要求设计者进行图纸设计,进而完善图纸设计的审核制度,保障图纸的管线布置、预留孔等形成一套合理的、完整的体系。同时,加强对图纸的检查工作,避免施工环节中的变更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设计的施工图纸是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为避免由于施工人员误解图纸的含义,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施工问题,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问题等,在施工前应该有专门的人员对图纸的含义和有关的技术、工艺等做出充分的解释。

  众所周知,大部分的施工现场规模都相对较小,对各种零部构件的堆放、运输和验收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进而保障施工的秩序。在高层建筑施工前,钢材料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常常需要层层堆放,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的堆放方法,将会导致现场凌乱,无法顺利开展施工,甚至导致所需钢材没有堆放的位置。因此,施工单位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要求,完善构件的运输、堆放和验收的方法,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规划现场堆放的地点和运输的顺序,进而使所有的钢结构都能够有地可放,并为施工人员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在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给钢结构带来的腐蚀性,充分结合高层建筑物所在地的天气状况、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钢结构的防腐性能,和对装饰的有关要求,进而做好钢结构的防腐工作,选择出最佳的钢结构设计方案。

  由于钢结构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进而满足现代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对高层建筑中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1]赵丹洋.钢结构设计施工中的问题分析[J].门窗,2014(1):387.

  [2]唐昊.浅谈钢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219.

  高职装饰专业应注重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有 “善设计,识材料、会施工,懂管理”的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大专层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省内各大职业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如工科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文科类的室内设计专业,而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凸显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特点,就要把我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优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在依托土木系的大环境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于施工技术这块有突出优势,为把这个优势转化成自己的特色,我们对《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这门课程下大力气研究,把它努力做成一门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是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而且由于施工现场复杂,构造和施工技术关系紧密,以及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独特性,是强调“职业能力、应用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接受知识困难,掌握知识少,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差,教师上课困难。而且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与真正从事施工现场有较大差异。为了响应学校“积极开展课改,建立一堂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的号召,把《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做有自身特色,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程,笔者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拟对《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课进行探索、尝试性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改革《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现行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装修案例做课题,课堂按图施工为教学内容,采取在施工现场先操作、后讲解,边操作、边指导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得来。我系现行教学计划中规定:“在一学期内,先在教室内讲授《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理论知识,后集中3周时间在实习工场进行《工种实习》实践教学。”这种课程教学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几学年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3周的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点凌乱,是局部施工,且与市场上施工内容脱节,学完后并不能够马上成为施工技术人员,还要在公司进行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而前面12周的课堂理论教学等于浪费时间,从而造成了本专业特点不突出,毕业生就业优势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现有的两段式教学融合为一个整体,将教室搬在实习工场,实行现场教学,在一学期内按图施工并结合教材知识为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实际专修项目为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先实际操作演示并讲解,再让学生操作,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并请装饰公司中的高级工协助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该实际工程。专业教师选择一个一学期能完成的家居装饰工程,在施工实训场按设计图纸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装饰施工的先后顺序,对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分配,设计施工进度,并对本阶段的建筑装饰构造和施工理论进行通俗的讲解,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示范,接着将学生按实际工作量分组后轮流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专业教师、实习教师和高级工进行施工指导,在完成一道工序后再集中并总结、讲解系统理论知识。用同样方法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按“水电工布线、排管――瓦工铺贴――木工制作――油漆工涂裱――水电安装、油漆工修补”的正常施工工艺逻辑顺序进行教学,直至完成该项施工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限定工期进行装饰构造和施工技术技能比武,奖励优秀,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

  这种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各工种之间的搭接与协作的重要性、施工的连贯性等,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材料施工到基层上,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施工后装饰效果的好坏又能很直观地启示学生:材料是体现设计思路的重要环节,而施工工艺的精湛更会为精美的设计锦上添花,让学生真正理解“设计、材料与施工”的有机统一。将《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三门主要课程联系起来,可以实现“技术型、应用型、具有大专层次的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更快适用社会做好理论、基本实践的能力准备。

  提供足够的教学空间、合适处理实习成果,是《装饰施工》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要很好地实施本计划首先要有足够空间。我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为主体的部级小型项目实训基地已经立项,配套措施已逐步到位,并有实训楼和室外实训场,但做为装饰专业的施工实训有其特殊性。以高职装饰专业08届2个班为例,需要同时提供2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毛坯房,两室之间不要用砖墙隔开,墙面均为中级抹灰。每套毛坯房可以根据实际适当缩小面积,至少需长8米、宽5米的场地,两套估计需宽16米、10米。考虑连续三届的实践教学,在施工完成后有半年作品展示时间,在这期间可以进行《室内陈设设计》课程实训。在下届学生上课时将所有室内装饰拆除,在空间内重新进行下一轮实训。

  教师要求:每个一室一厅实习工地上,除专业主讲师外,还需实习工场配备不同工种指导教师1―2名。目前,师资力量已具备,工种指导教师配合专业教师的安排,完成等分工作量及界面,完成用工分组,完成操作示范、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施工准备、实施施工,进行验收直至完成每个任务。施工成果处理:施工后的成果,实为教师与学生一学期辛劳所得,应该存留半年。一来可以给学生以成就感,二来可以给来检查及参观学习者以实物展示,三来可以供下届学生学习。直至下一届即可拆除,重新利用原有建筑场地并进行新的一轮实践教学。

  我们可以与建筑工程专业、环境艺术专业配合开展实训,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学期做建筑工程施工时将一室一厅的实训房间砌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室内、外进行装修,完成后环境艺术专业提供室内设计图纸或周边环境的绿化实训。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自80年代至今,我国建筑防水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建筑防水设防意识的增强,规范标准的制定,材料品种的增多,新型高性能防水材料应用,专业施工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和专业放水队伍的建立,新颖构造和节点设防的不断更新等。但现今建筑防水质量问题仍时有发。雷火电竞官网雷火电竞官网雷火电竞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