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现代风格

雷火电竞官网@深圳叶浩文 欢迎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群聊

发布日期:2024-03-06 23:51:01 浏览次数:

  叶浩文出生在一个建筑世家。“我的父辈、兄弟姐妹,亲戚都是建筑工作者”,他说,因为这样的家族背景,他对建筑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怀。

  小时候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父亲是一名木匠,早年参加过民国时期广州标志性建筑爱群大厦的建设。“我的父亲是我建筑之路的启蒙导师,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木工,感受着木材在手中逐渐成形为精美家具或建筑结构的奇妙过程”,叶浩文说。

  叶浩文小时候,正值我国“三线建设”的高潮。父母亲作为“三线”建设者,奔走于贵州、四川的工程工地,他也跟着家人四处辗转,在职工大院长大。他说,每当自己看到父亲和同行们忙碌于他们的手艺,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将砖石和木料一砖一瓦地搭建成房屋,心中便萌生出一种向往。

  “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向往演变成了一个明确的梦想:有朝一日,我要亲手建造一座雄伟的摩天大楼”,叶浩文说。

  带着这份梦想,叶浩文“子承父业”进入了建筑行业。建设摩天大楼的梦想,当然是实现了。但彼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亲手建造”的一座座建筑,将成为诸多城市的名片;引领建筑潮流的新速度、新技术,也将从这些他“亲手建造”的大楼中应运而生。

  在中国建筑界,叶浩文的名字与很多重大工程联系在一起。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广州的“东塔西塔”。

  东塔西塔矗立在珠江之滨已经接近20年了。它们不但早已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更以西塔“两天一层楼”的中国新速度,载入了中国建筑的史册。

  “广州东西塔项目不仅体现了我个人的职业轨迹,也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巨大飞跃”,叶浩文说,当时广州将要举办2010年亚运会,要建设一批展现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标志性建筑。

  快,是工程的需要,也是建筑工艺发展的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速度曾创造了著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施工纪录”,叶浩文说,国贸大厦建设时采用的是滑膜工艺,在当时国际建筑界是领先的技术。实际上,在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时,参加工作不久的叶浩文,就被中建公司派到深圳的另一个工地上工作。对正在制造“深圳速度”的国贸工地,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但是时隔20多年,面对东塔西塔项目时,“我和我的团队面临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巨大挑战,复杂多变的核心筒,传统的翻模、滑模、爬模、提模工艺是很难以适应的。”

  突破,势在必行。“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创新发明了智能化整体顶升工作平台,被媒体戏称为‘空中造楼机’”,叶浩文回忆说,不止于此,这个工程还首次将高空临边危险作业变成平台作业,工人在系统笼罩的空间内开展各项工作,即便是四五百米的高空,也确保安全无虞,如履平地,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实现百层高楼施工零死亡。

  “同时,我们还研发了施工电梯直达顶层作业面提升技术、大型塔吊新型附着技术、塔吊高效自爬升技术、塔吊高空安全拆除技术、群塔协同安全作业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引领了百层高楼垂直运输配置技术的发展。”叶浩文说,有了这些技术创新,才使得核心筒的施工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两天施工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新速度。

  在广州东塔西塔项目中,叶浩文作为项目经理和技术攻关组长,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从1980年代的国贸,到21世纪的东塔西塔,这两个项目代表了从“深圳速度”到新时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展示了中国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领导地位。

  2019年,叶浩文组织编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一体化建造——新型建造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出版。

  一体化建造理论,正是叶浩文深耕建筑行业40年,技术实践和理论思考的结晶。

  叶浩文说,他心中的建筑一体化,首先是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其次是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同时还是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一体化建造方式是一种系统思维,它以“建筑”为最终产品。为了打造好“建筑”这个产品,它必须优化集成设计、采购、制作、施工等各环节的各种要素和需求,通过设计、生产、施工、高效管理和协同,实现工程建设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建造过程。

  2017年,成立2年的中建科技接到了来自深圳的邀请。北京,众多企业向往的总部基地,想要迁入而不可得。中建科技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争论和阻力。当时担任董事长的叶浩文态度十分坚决,主动去做有关方面的说服工作。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热土嘛”,叶浩文说,很快,中建科技如愿将总部南迁至深圳,落户在坪山区,“这是一个新建的区,引进了很多企业,创新发展氛围十分浓郁。”

  刚到深圳不久,中建科技就在深汕合作区投资建设中建深汕绿色产业基地,这是一座集新型建材研发与制造、新建筑技术研究和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也是叶浩文和同事们将建筑一体化理念付诸实践的重要一步。

  叶浩文说,这个工厂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建筑预制构件,将墙体、楼梯等规模化制作出来。

  2018年6月,深圳长圳公共住宅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公共住宅项目,也是中建科技进驻深圳之后设计建造的最重要的工程项目。

  叶浩文对一体化建筑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很多零配件在工厂制造、组装,就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使得房子成为一种标准化、工业化的产品。

  其次是快。叶浩文说,与传统施工相比,建造现场用工减少了五成以上,比传统方式节约三分之一左右时间。

  一体化、标准化,并不意味着盖出来的房子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套型模块由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根据人体尺度、家具尺寸、日常生活行为等因素确定,组合出65m²、80m²、100m²及150m²四个面积共6种户型。

  今天,长圳项目早已完成,近万套人才安居房建成入住。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项目获得了2023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但房子好不好,最终要由住户说了算。

  叶浩文说,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统计的数字,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入住之后,住户平均投诉量只相当于深圳全市新入住小区平均数值的大约1/5。“这充分证明我们的装配式建筑是安全的、高品质的。”叶浩文说。

  2018年,中建科技还中标坪山区实验学校南校区二期、锦龙学校、竹坑学校3所学校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按照一般的工期,建成至少需要一年多时间。但深圳学位紧张,坪山这种新建区尤其突出,等不起。“我们采取一体化建筑,模块化施工,十个月就建成了。”叶浩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