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欧式风格

雷火电竞官网陶通艾:探索“黔北民居”建设全过程管理机制

发布日期:2024-09-05 17:39:46 浏览次数:

  “我在遵义看到的黔北民居,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墙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看着就有美的享受。这些民族文化特色,一定要保护好。”2015年6月,习来贵州视察时这样指示。

  近年来,湄潭县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探索建立“黔北民居”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流转等全过程管理机制,不仅破解了农村建房“规划统筹不足”“风貌管控不到位”“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等问题,而且推动完善了农房功能,提高了农民居住品质,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挖掘民居元素。历史上,受巴蜀文化影响,黔北民居揉进了巴蜀建筑的元素,而随着外来商贾的涌入,黔北民居又能看到徽派建筑的影子。黔北地区修建房屋的最大特点就是皆依山傍水,木结构的建筑均以穿斗式为主,由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构筑而成。普通老百姓修建的黔北民居大多为四列三间,这样的建筑相对简约,屋面较高陡,框架多用竹子木料,屋内采光不好,但冬暖夏凉,不怕雹灾。一些大富人家会考虑防匪防盗的因素,将房屋修建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建筑结构相对复杂一些,更有艺术品位。中西合璧的黔北民居建筑样式,骨架虽为木质,但又用砖墙包围,门窗和走廊等开始呈现圆拱形,且建筑还出现了石雕、泥雕和浮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砖混结构逐渐代替木结构,在乡村建设行动中,修建砖混结构房屋时,仍习惯把传统民居的一部分元素融入其中,以显示传统民居特色的元素,但没有统一标准。湄潭县通过组织民间建筑师、现代设计师对全县民居进行认真考察、探究,研究解决民居建设杂乱无序、房屋外形风格迥异等突出问题,根据县域乡村面貌,结合传统民居的风格,按照现有建筑材料,最终确定黔北民居为“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墙”七大核心元素作为黔北民居风格建设规范。

  二是编制地方标准。湄潭通过聘请有一定古建筑知识、民间文化知识的人员和民间建筑师组成编制团队,实地察看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屋面、木构架、穿斗枋、门窗等,走访修建工匠上百人,并广泛收集和听取各地相关部门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运用标准化的手段,2017年编制完成贵州省地方标准《黔北民居》(DB52/T1156-2017),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后对外公布。《黔北民居》地方标准的出台,规范了黔北民居风格,固化了黔北民居“七元素”,传承了黔北地域文化,彰显了黔北人民智慧。

  一是精心设计功能。依据黔北风格的民居建设规范,县住建局组织专业设计单位组成技术攻关团队,按照黔北民居七大核心元素,对黔北民居房屋面积及户型、结构与施工、维修加固技术要点、常见质量安全技术问题等统一进行规范、梳理和设计新黔北民居,在注重居住舒适性的同时,又兼顾艺术性、观赏性。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生活、劳作习惯,非常符合黔北农民的住房审美取向,又具有现代美感和很强的农村实用功能。特别考虑统筹主房、辅房、院落等功能,精心调配空间布局,满足生产工具存放及其它需求。同时为适应村民现代生活需要,将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作为重点设计内容。新建农房要同步设计卫生厕所,推行水冲式厕所入室。设计明确新建农房的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墙体厚度、建筑构造等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施工条件,满足质量安全要求。先后设计出20余套不同类型建房图纸,统一编印为《黔北民居构造标准图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黔北民居范例图集》供农户选择免费使用,使黔北民居这种“外表传统、功能现代”的美观舒适民宅,按砖混结构建设,具有不热不漏不怕火,修成小楼房又占地不多,还气派大方漂亮等特点。

  二是纳入村庄规划。按照“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规划编制管理的要求,建立了自然资源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参加、村委会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编制完成《湄潭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将578个30户以上的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型、普及型两大类进行分类指导,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着力打造“依山傍水、村庄城镇、自然村寨”三种村庄模式。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村庄规划,强调村庄内农民建房必须以黔北民居为主体格调和基本要求,突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使白墙黛瓦与绿水青山相交融合,实现美丽乡村本土化、乡土味。通过规划引领,涌现出龙凤村、金花村、新石村等一批看有形象、学有榜样的美丽乡村示范点。2020年,龙凤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是制定管控制度。出台《湄潭县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建房黔北民居风格风貌管控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农村房屋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由镇(街道)农村宅基地专用窗口负责提供不同类型黔北民居户型设计方案及其建筑风貌方案图册在便民服务窗口展示,引导农户选择黔北民居设计图册进行建设。出台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户修建黔北民居。农户按黔北民居图纸建设的房屋,经验收合格后,新建房每栋补助7000元,旧房改造每栋补助3000元。

  二是落实管控主体。对于新建农房农户,在获得宅基地审批的同时,要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作出书面修建黔北民居的承诺,并选择黔北民居户型房屋设计图纸和效果图签字备案。对于施工单位和建筑工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和建筑工匠要严格按照黔北民居户型设计方案建设。县住建局每年组织建筑工匠培训,重点对《黔北民居建造施工技术导则》《黔北民居构造标准图集》等进行讲解,要求农户自建住房需选择经过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或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并签订施工合同。对于村级组织,要制定农村宅基地及农房建设管理公约,强化建设风貌管控。

  三是明确管控职责。明确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建筑面积、高度、风貌、色彩以及采光、通风等要素审查,指导农户与承建人签订施工合同,加强农村住房质量、施工安全等监督管理工作。监督农户获得审批后,要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作出书面承诺,严格按照批准的用地面积、规划设计、风格风貌等进行建设。农户未按所选的黔北民居户型房屋设计图纸和效果图施工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不符合建筑风貌管控要求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得出具《农村宅基地用地和建房验收意见》等,坚守和传承黔北民居七大元素,确保美丽乡村标准规范、特色鲜明。2021年,对修建过程中未按黔北民居建造的31户农户进行提醒、劝说,引导其整改。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湄潭县整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坚持“修补修复,完善提升”整治原则,重点突出“七改一增两处理”整治要求,加快推进改房、改院、改路、改圈、改厨、改厕、改水与增绿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彻底消除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引导农户减少低质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鼓励使用电力、沼气、燃气等清洁能源,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无遗漏、全覆盖。目前已整治村庄820个,累计新(改)建黔北民居70000户,已完成厨房改造18707户、畜圈改造6425户、厕所改造16213户、庭院硬化85.93万平方米,全县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率达70%。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在新(改)建黔北民居过程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鼓励村庄公共活动场所实现综合利用,室外公共场所可兼做集市、文体活动、农作物晾晒与停车等用途。因地制宜依据给水规模合理确定供水模式、给水水压、管材管件等,推进供水入民居。采用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合理确定排放标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建立村庄保洁制度,确保村村有保洁。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变废为宝。修建串寨路、进寨路,推动宽带、通讯、广电等进村入户,实现村庄水、电、路、讯及其他基础设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村级卫生厕所86座,建成污水处理系统76套,完成70个行政村垃圾收运配套设施建设,修建串寨路18.8万平方米,修建进寨路167.8公里,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93%,农村电网改造率达100%,实现100%行政村通光纤网络。

  三是盘活闲置农房提升居住品质。印发《湄潭县宅基地“三权分置”办法》《湄潭县农村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等,鼓励农户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乡村民宿、创意办公、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湄江街道金花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具有观赏价值的黔北民居风貌,大力推动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发展,陆续有本地村民利用农房开办农家乐,也吸引了外来投资者租用部分村民农房开设乡村民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引进“乡创云”公司采取“农房入股、市民投资、平台运营”模式流转闲置农房13栋,按“门外七要素、室内五星级”标准进行整体装修打造高端乡村民宿,发展乡村新业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